到2035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八方面内容,综合了党的二十大报告的核心论述:
一、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跃升
经济总量与人均水平
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迈上新的大台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经济总量或人均GDP比2020年翻一番。
经济结构优化
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二、科技自立自强与创新体系完善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建成世界领先的科技基础设施和研发体系,关键核心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在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基础研究与原始创新
基础研究经费投入占研发经费比重达到主要发达国家水平,全球创新指数排名进入世界前列,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增强。
三、现代化经济体系与新型城镇化
经济体系现代化
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形成以城市群和都市圈为依托的协调发展战略,农业现代化短板基本补齐。
城镇化质量提升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基本实现,城市群和都市圈发展格局进一步优化,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
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治理体系完善
全过程人民民主制度更加健全,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国家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风险防范能力
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全面加强,基本实现国防和军队现代化,重大风险得到有效防控。
五、社会民生与共同富裕
民生改善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台阶,中等收入群体比重明显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实现均等化,农村基本具备现代生活条件。
共同富裕
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区域发展差距和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六、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
绿色转型
广泛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
资源高效利用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七、文化软实力与精神文明
文化强国建设
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升,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精神文明提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
八、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高水平开放
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更高,开放型经济体制基本完善。
国际竞争力提升
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显著增强,我国成为世界经济治理的重要参与者。
以上目标体现了从经济、科技、治理到民生、生态等多维度的系统性布局,既立足当前发展阶段,又具有前瞻性和战略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