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新政策“3+1+2”解读
1. 模式介绍
“3+1+2”模式是高考改革后的一种新的选考模式。其中,“3”指的是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指的是从物理和历史中选择1门作为首选科目;“2”指的是从化学、生物、地理和政治中选择2门作为再选科目。
2. 科目与分值
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共450分,由全国统一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
物理/历史:各100分,由各省自主命题,以原始成绩计入总成绩。
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各100分,共200分,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计入总成绩。
3. 等级赋分制
为了保障高考的公平公正,不同选考科目的成绩具有可比性,实行等级赋分制。将考生的原始成绩从高到低划分为A、B、C、D、E共5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各等级内的考生原始成绩按照事先确定的比例,依照转换公式,分别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40~30五个分数区间,得到考生的赋分成绩。
4. 录取方式
普通高等学校会根据学校办学定位和专业人才培养对学生学科专业基础的需要,从6门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考科目中,分招生专业(或专业类)科学合理提出考生报考专业(类)的首选科目和再选科目要求,并会提前向社会公布。录取时,会按物理、历史两个类别分列计划、分开划线、分别投档,分本科、专科两个阶段进行录取。除提前录取的批次外,考生志愿将由“院校+专业组”组成,实行平行志愿投档的统一录取模式。
5. 其他重要信息
高考报名资格审核:从2025年起,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存在严重失信行为、有考试作弊记录的考生将被取消高考资格。
户籍居住年限要求:异地考生必须在报考所在地完成高中阶段完整学习经历,父母一方需要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
身心健康评估:新规要求考生需要提供规范的身心健康评估报告,患有严重心理疾病、传染性疾病或不适合参加集体考试的考生,需要相关部门出具专业评估意见。
6. 应对策略
了解选科要求:考生应根据兴趣、特长和未来职业规划,挑选出最适合自己的科目组合。
关注高校专业要求:部分高校对特定学科有严格要求,考生需选对科目才能顺利报考心仪专业。
提前规划升学路径:考生和家长应提前了解高考政策,合理规划学业和生涯发展。
以上是对高考新政策“3+1+2”的详细解读,希望对广大考生和家长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