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会议纪要格式标准

59

会议纪要的格式需遵循规范性要求,以确保信息的准确传递和后续工作的有效执行。以下是综合整理的格式规范及示例:

一、基本结构

标题

- 采用“会议名称+纪要”的形式,如《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

- 也可为“会议机关+内容+纪要”,例如《省经贸委关于企业扭亏会议纪要》;

- 常见格式还包括“会议次数+文种”,如《中共老秘县委常委会第十次会议纪要》。

文号与日期

- 正文上方标注文号(如〔2025〕67号),部分会议纪要需注明制文时间(如2025年1月25日);

- 日期可置于标题下方或正文右下方,需与文号格式统一。

主送与抄送单位

- 明确标注主送单位(如市政府办公厅)及抄送单位(如相关部门负责人)。

二、正文内容

会议概况

- 时间与地点:

记录会议召开的具体时间、地点;

- 参会人员:列出主持人、出席人员及列席人员名单;

- 议程与主持人:简要说明会议议程及主持人信息;

- 会议评价:对会议整体效果进行概括。

会议精神与议定事项

- 核心内容:

总结会议讨论的主要问题、决策及行动项;

- 意义与措施:部分纪要需说明议定事项的背景意义及实施措施;

- 责任分工:明确各项任务的责任人及完成时限。

三、格式要求

字体与排版

- 标题:三号黑体;

- 正文:四号宋体,段落分明;

- 页边距:保持标准格式。

语言规范

- 采用第三人称客观叙述,避免主观评价;

- 专业术语需结合上下文解释。

四、其他注意事项

时效性:

纪要需在会议结束后24-48小时内完成;

保密性:涉及敏感内容需标注密级;

存档规范:按年份、类别归档,便于检索。

通过规范格式的运用,可确保会议纪要的权威性和可操作性,为决策执行提供有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