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大学改名现象频繁,主要受到社会“以名取校”的思维定势影响,以及学校升格带来的行政级别提升和教育经费增长。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改名案例:
韶关学院:
曾用名韶关大学,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韶关学院。
惠州学院:
曾用名惠州大学,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惠州学院。
嘉应学院:
曾用名嘉应大学,2000年升格为本科院校后更名为嘉应学院。
中国计量大学:
溯源于1978年的杭州计量学校,2016年更名为中国计量大学。
西南医科大学:
曾用名泸州医学院,2015年更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后更名为西南医科大学。
南京财经大学:
始建于1956年的粮食部南京粮食学校,2000年更名为南京财经大学。
湖州师范学院:
已符合更名大学的要求,并正在积极争取早日成功更名湖州师范大学。
中南大学:
六大校区已完成更名,以凝聚学校发展合力。
这些改名案例反映了中国大学在追求更高教育层次和更好社会声誉方面的努力。然而,改名也带来了一系列问题,如品牌认知度、历史传承的断裂等,这些都需要学校在改名过程中予以充分考虑和妥善处理。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