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无畏”是一个汉语成语,拼音为dà wú wèi,指毫无畏惧、无所畏惧的精神状态,常用来形容面对困难、危险或挑战时表现出的英雄气概。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含义
字面解析 “大无畏”由“大”(宏大、广泛)和“无畏”(没有畏惧)组成,强调在宏大的情境下毫无恐惧。
引申含义
该词不仅指对物理危险的勇敢,还包含对困难、挑战的坚定信念和积极态度,常被用于形容革命精神、奋斗精神等抽象概念。
二、典型用法
形容英雄气概
用于描述在逆境中表现突出的个人或集体,如:
- “革命先烈以大无畏的精神投身斗争。”
- “筑路英雄用大无畏精神征服了艰险的自然。”
抽象精神象征
在特定语境中可引申为对正义、真理的执着追求,例如:
- “科研工作者需具备大无畏精神,才能突破技术瓶颈。”
三、相关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勇往直前、无所畏惧、临危不惧、刚毅果决。- 反义词
四、文化背景
“大无畏”在中国文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既是个体品德的象征,也是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体现。例如,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过程中,始终强调“大无畏奋斗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综上,“大无畏”是一个兼具文学性和实践价值的词语,既可用于具体场景的描述,也可作为精神品质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