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感遇张九龄古诗解释?

59

《感遇》是唐代诗人张九龄的代表作,共十二首,以咏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其政治理想与人格追求。以下为《感遇·其一》的详细解释:

一、原文与注释

《感遇·其一》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注释

葳蕤:形容枝叶繁茂而纷披,常用于描绘植物生机盎然的形态。- 皎洁:指桂花清透洁净,与春兰的繁茂形成季节性对比。- 生意:指植物的生命力与生长态势,此处借喻人的精神风貌。- 林栖者:隐居山林之人,象征超脱世俗的隐士。- 美人折:指人为欣赏而折取花草,暗喻追求外在赞誉。

二、诗句解析

前两句:

- 通过“春兰秋桂”的意象,展现植物顺应自然规律生长的特点,春兰繁茂、秋桂清幽,分别对应不同季节的美景。 - 以景写人,隐喻君子应具备的高洁品格,如兰花般淡雅、桂花般坚韧。

中间两句:

- “欣欣此生意”活化了草木生机勃发的动态画面,强调自然生命力与超凡脱俗的结合。 - “自尔为佳节”表明植物按自身规律绽放,无需外界认可,暗含诗人不求闻达的隐士情怀。

后两句:

-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通过隐士对兰桂香气的喜爱,引出对超然物外境界的向往。 -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直抒诗人坚守本心、不媚世俗的信念,呼应前文植物顺应自然的主题。

三、艺术特色与主题

托物言志:以兰桂喻高洁品格,通过植物生长规律隐喻君子修养。- 反问手法:如“何求美人折”,强化不求外在赞誉的独立人格。- 哲理内涵:既表达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也暗含对政治黑暗的反思。

四、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张九龄被贬荆州期间,正值其政治理想受挫之时。通过咏物,他既抒发了孤寂心境,也寄寓了对清明上元节等传统节日的独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