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基钦周期

59

基钦周期,也被称为库存周期或短波理论,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基钦在1923年提出的一种经济周期理论。基钦根据对物价、生产和就业的统计资料的分析,认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每隔40个月就会出现一次有规律的上下波动。这一理论认为经济周期有大小两种,资本主义的经济周期只有3-5年,大周期约包括2个或3个小周期,小周期平均长度约40个月。

基钦周期的内在基础是,商品需求的冲击是被动的、外在的,而供给库存的调整则是主动的、内在的。对企业来讲,需求是导致库存变化的外在原因,内在原因是供给的调整。按照企业需求和供给(库存)的变动,基钦周期形成了四个阶段:主动去库存、被动去库存、主动补库存和被动补库存,这四个阶段分别对应了经济周期中的四个不同阶段,即衰退、复苏、过热和滞涨。

基钦周期是现化西方经济学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性波动的一种理论,被“创新理论”的提出者——经济学家熊彼特吸收,作为他的经济周期理论的一部分,促进了西方经济学的发展。熊彼特认为3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朱格拉周期,18个基钦周期构成一个康德拉季耶夫周期。

基钦周期的提出背景是20世纪初期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经济学家们致力于探寻经济发展中隐藏的规律,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经济的走势。

总的来说,基钦周期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用于描述和分析资本主义经济中生产和消费的周期性波动现象。它强调了企业库存变化在经济增长和衰退中的关键作用,并为经济预测和政策制定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