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律启蒙》是清朝康熙年间的一部儿童启蒙读物,也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经典之作。它共分为三卷,全文共150篇,包括韵书、谚语、歌谣、诗文、寓言等。以下是全文的部分注释:
第一卷
第一篇:“字一”
讲解汉字的基本知识和阴阳平仄声调的区分方法。
第二篇:“韵一”
介绍了韵部简介、声母简介、韵腹简介和声调简介等。
第三篇:“喻为胜”
讲述比喻的作用和技巧。
第四篇:“拟声歌”
呈现大量的擬声词,既表现出文字音效的特点,也为孩子们的语感启蒙提供了帮助。
第五篇:“韵二”
介绍韵部的二到十五韵。
第六篇:“旧时玩具序”
描写了古代玩具和儿童玩乐的情景。
第七篇:“饮食单”
介绍了清朝时期的饮食习惯和民间菜肴。
第八篇:“韵三”
介绍韵部的十七到三十三韵。
第九篇:“总角之宴”
讲述了一位奉旨献艺的小丑在元宵节上的表演过程。
第十篇:“船夫谣”
描述了江南河川中船夫们的工作和生活。
第十一篇:“韵四”
介绍韵部的三十五到五十一韵。
第十二篇:“行云流水”
讲述了一次登山涉水的旅途,描绘了大自然的美景和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第二卷
第十三篇:“韵五”
介绍韵部的五十二到七十九韵。
第十四篇:“献替序”
介绍了犒军时商家送给军队的“献替”,同时也表达了对士兵们的关爱和感谢之情。
第十五篇:“韵六”
介绍韵部的八十到一百二十二韵。
第十六篇:“星垂平野阔”
以自然景观为背景,余光中所作的这首诗表达了追求真理和思想自由的人们不畏艰难,追求自由的决心。
第三卷
第十七篇至第三十篇
涵盖了天文、地理、花木、鸟兽、人物、器物等的虚实应对,从单字对到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声韵协调,琅琅上口,从中得到语音、词汇、修辞的训练。
注释示例
“云对雨,雪对风,晚照对晴空。”
云和雨相对,雪和风相对,傍晚的夕阳对晴朗的天空。
“来鸿对去燕,宿鸟对鸣虫。”
回飞的大雁对离开的燕子,归巢的鸟儿对鸣叫的虫儿。
“三尺剑,六钧弓,岭北对江东。”
三尺长的宝剑对六钧重的强弓,岭北地区对江东一带。
“人间清暑殿,天上广寒宫。”
人间有清凉的清暑殿,天上有寂寞的广寒宫。
“两岸晓烟杨柳绿,一园春雨杏花红。”
河两岸晨雾缭绕,显得杨柳格外青绿;园子里春雨濛濛,衬得杏花越发红艳。
“两鬓风霜,途次早行之客;一蓑烟雨,溪边晚钓之翁。”
饱经风霜、两鬓斑白的旅人,在清晨赶路;暮色降临,斜风细雨里,身披蓑衣的老翁,在溪边垂钓。
《声律启蒙》通过这种对仗工整、韵律和谐的编排方式,帮助儿童学习声韵格律,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