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对联的来历

59

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 古代桃符。早在秦汉以前,民间就有在大门左右悬挂桃符以驱邪避鬼的习俗。桃符是用桃木做的两块木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到了五代时期,后蜀宫廷开始在桃符上题写联语,后主孟昶所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被认为是我国最早的一副对联。从这之后,写对联逐渐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具体来说,桃符上的文字逐渐由神名演变为吉祥语或诗句,这便是对联的雏形。例如,后蜀主孟昶在金陵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本人也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这一习俗逐渐在民间普及开来。

此外,对联的形式和技巧也受到了古代诗歌、散文和文学作品中广泛使用的对偶句的影响。早在先秦、两汉至南北朝时期,对偶句便已开始萌芽,而到了东汉,辞赋中的骈偶风格逐渐兴起,至南北朝时更是盛行。唐代,对偶和对仗的技巧被广泛应用,律诗中的对仗工整更是推动了对联的形成与发展。

综上所述,对联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桃符,经过多个朝代的发展和完善,逐渐成为一种具有高度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的文学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