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知识产权是指违反知识产权保护法规,未经知识产权所有人许可,非法利用其知识产权,侵犯国家对知识产权的管理秩序和知识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的行为。根据我国现行法律,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需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一、民事责任
停止侵权:
要求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
消除影响:
通过媒体、公告等方式消除侵权行为对权利人的不良影响;
赔礼道歉:
公开道歉以恢复权利人的声誉;
赔偿损失:
赔偿权利人因侵权所受到的实际损失,损失难以确定的可按侵权人获利计算,最高支持5倍赔偿。
二、行政责任
由知识产权行政管理部门(如市场监管局)对严重侵权行为进行处罚:
责令停止侵权:
立即终止侵权行为;
没收、销毁侵权商品及工具:
包括侵权商品、制造工具、广告材料等;
罚款:
根据情节轻重处以罚款。
三、刑事责任
对情节严重、社会危害大的侵权行为追究刑事责任:
假冒注册商标罪:
未经许可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的商标,情节严重者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销售假冒注册商标商品罪:
销售金额达五万元以上或货值金额达十五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侵犯著作权罪:
违法所得三万元以上或非法经营数额五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假冒专利罪:
在未授权产品上标注专利标识或伪造专利文件,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侵犯商业秘密罪:
给权利人造成五十万元以上损失或违法所得五十万元以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并处罚金。
四、其他情形
情节严重标准:包括违法所得数额较大(如销售金额达五万元)、非法经营数额达二十万元、复制品数量达五百张以上等;
特殊情形:如假冒驰名商标、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长期侵权等,可加重处罚。
五、维权建议
收集证据:
保留侵权产品、合同、广告材料等;
及时报警:
构成犯罪的应向公安机关报案;
法律咨询:
通过知识产权局或专业机构维权。
通过以上法律手段,知识产权权利人可有效维护自身权益,促进创新和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