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干部考察中缺点的表述,需注意避免主观化、脸谱化,采用具体、客观、建设性的方式。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改进建议:
一、避免常见表述误区
避免“五不够”问题 不详细:
优点描述冗长,缺点轻描淡写(如“工作粗”“个性较强”)
不直接:使用“有时”“过于”等模糊词汇弱化问题(如“过于求稳”)
不具体:抽象概括多,缺乏可验证的事例(如“急躁情绪”)
不鲜活:语言雷同,缺乏个性化(如“批评严厉”)
不辛辣:避重就轻,以“建议”替代批评(如“希望更开放”)
避免主观标签
避免使用“软缺点”(如“善良但缺乏决断力”),应聚焦可改进的行为
用发展性语言替代绝对化评价(如“需提升时间管理”而非“时间管理差”)
二、科学表述结构
采用“具体事例+分析”模式
例如:“在2024年公共卫生项目中,因未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导致部分利益受损,反映出应急处理中群众导向意识不足”
通过具体场景展现问题本质,增强说服力
突出改进方向
在指出不足后,提出具体改进措施(如“通过参加培训提升危机处理能力”)
体现组织对干部成长的关注,而非单纯批评
三、注意事项
避免情绪化表达
采用“我观察到……可能存在……”的客观句式,减少指责性语言
例如:“近期项目进度滞后,建议优化资源配置”
聚焦工作相关领域
主要关注工作作风、业务能力、团队协作等可量化维度
避免涉及个人私生活或无关紧要的细节
平衡客观性与建设性
用“希望未来能……”的措辞表达期待,而非单纯罗列问题
例如:“希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沟通协作,提升整体工作效率”
通过以上方法,既能准确反映干部的不足,又能为其提供明确的发展方向,促进组织与个人的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