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

59

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主要依据《企业突发环境事件风险分级方法(HJ941-2018)》进行,该方法通过以下步骤和要素进行分级:

一、分级原则与适用范围

分级重点

侧重事故发生前的风险评估,通过量化分析确定风险等级。

适用对象

覆盖涉及生产、加工、使用、存储或释放突发环境事件风险物质的企业及事业单位。

二、评估要素与计算方法

风险物质量化指标(Q值)

计算公式:

$$Q = \frac{V}{C}$$

其中,$V$为风险物质体积或质量,$C$为临界量。不同物质对应不同临界量标准。

工艺过程风险控制水平(M值)

根据生产工艺的环保性、安全措施及风险控制能力评分,满分为30分,超过30分按30分计。

环境受体敏感程度(E值)

考虑区域环境敏感性(如人口密度、生态敏感区等),评分范围通常为1-10分。

综合等级判定

通过Q值、M值、E值的乘积计算综合风险等级,公式为:

$$R = Q \times M \times E$$

根据R值划分等级:

- Ⅰ级(特大):

R≥1000

- Ⅱ级(重大):500≤R<1000

- Ⅲ级(较大):100≤R<500

- Ⅳ级(一般):R<100。

三、特殊说明

工艺单元评分:多套工艺单元需分别评分并求和,但最高分不得超过30分。

风险物质判定:涉及高温、高压、易燃易爆等工艺过程均需纳入评估,满足任一条件即可计分。

四、分级结果应用

风险分级与预案编制:Ⅰ-Ⅲ级企业需编制环境应急预案,Ⅳ级企业可编制简易应急方案。

隐患排查治理:结合风险等级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计划,重大隐患需立即整改。

五、其他注意事项

评估需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调整工艺过程评分标准。

定期重新评估风险等级,确保与实际运营状况一致。

通过以上方法,企业可系统识别环境风险,制定科学防控措施,降低突发环境事件发生概率及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