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工作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策略,用于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支持审计结论。根据应用领域和实施阶段的不同,审计方法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基本审计方法
审查法 - 书面资料审查:
包括核对原始凭证(签字、内容真实性)、记账凭证(要素规范性)、账簿记录(规范性与真实性)、财务报表(合规性、勾稽关系)等。
- 其他书面资料:如合同、会议记录、规章制度等。
观察法 - 现场观察:
核实工程进度、质量,检查是否按图施工,测量工程量并与图纸核对。
- 环境观察:了解被审计单位经营场所布局、设备运行等基础情况。
询问法 - 通过面对面访谈了解被审计单位基本情况、业务流程及异常情况,需两人同时在场以保证规范性。
函证法
- 向银行、供应商、客户等第三方发送确认函,核实财务信息真实性。
二、技术审计方法
核对法
- 对账目、凭证、报表等进行逐项核对,包括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等。
分析法
- 包括趋势分析(纵向比较)、比率分析(横向比较)、异常值分析等,判断数据合理性。
抽样测试法
- 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审计,推断整体情况,常用统计方法评估误差范围。
对比分析法
- 将实际数据与计划数据、历史数据、行业标准对比,发现差异并分析原因。
三、专项审计方法
流程审计法
- 审查业务流程规范性,识别风险点及控制缺陷。
风险评估法
- 评估内部控制环境,确定潜在风险及审计重点。
项目跟踪审计法
- 跟踪项目全周期,重点关注合同执行、资金使用、变更管理等环节。
四、其他方法
实地勘查法: 核实资产存在及状态,如工程进度、库存情况。 实验鉴定法
审计调查法:通过调查获取外部证据或新线索。
方法应用原则
审计方法需根据审计目标、风险等级及被审计对象特点灵活选择,通常需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例如,在财务审计中可能侧重审查法、核对法;而在绩效审计中则更注重分析法、对比法。审计人员还需注意方法之间的关联性,确保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