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挟洋自重”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核心含义 该成语指依靠外国的势力来抬高自己的身份或地位,后引申为倚仗某种势力或抓住对方弱点以强制服从。
结构解析
- “挟”: 本义为“用胳膊夹着”,引申为“依仗、倚仗”; - “洋”
- “自重”:原指“保持自身尊严”,后转义为“抬高自身地位”。
二、用法与示例
贬义用法 多用于批评依赖外国势力或利用他人弱点的行为,如:
- “某些企业为扩大市场份额,过度依赖外资,实为挟洋自重。”
- “历史上某些政权通过联姻、贸易等手段挟洋自重,却忽视了内部发展。”
中性/反义用法
在特定语境下也可表示客观利用外部资源,但需结合具体情境判断:
- “现代国家需在开放中保持自主,避免过度依赖外部势力。”
三、近义词与反义词
近义词: 崇洋媚外、数典忘祖、奴颜婢膝、卑躬屈膝; 反义词
四、历史与现实案例
历史案例:晚清时期,部分官员为维护统治,主动与列强签订不平等条约,被后世视为“挟洋自重”的典型。- 现实案例:现代国际关系中,个别国家通过联合盟友施压,实现战略利益最大化,可能涉及挟洋自重的策略。
总结
“挟洋自重”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既可能指客观依赖外部力量,也可能暗含贬义的强制行为。使用时应明确感情色彩,并注意与“自重”(保持尊严)等中性词的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