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社会学创立
历史条件 - 社会变革(如工业革命)、自然科学进步(如统计学发展)、社会经验积累、社会思想基础(如实证主义)共同推动社会学诞生。
主要奠基人
- 孔德: 提出“社会学”概念,主张通过实证方法研究社会现象,强调社会秩序与进步。 - 马克思
- 斯宾塞:提出“社会达尔文主义”,认为社会进化遵循自然选择规律。
二、理论流派
功能主义 - 强调社会各部分的功能与平衡,如社会秩序维持、社会整合等,代表人物有涂尔干、韦伯。
冲突理论
- 侧重社会矛盾与权力斗争,如阶级冲突、性别冲突,代表学者有科塞(功能冲突论)、达伦多夫(辩证冲突论)。
符号互动论
- 关注个体间符号交流与社会行为,强调“镜中之我”概念,代表人物是米德。
三、社会化的过程与影响
社会化内容
- 包括学习社会规范、价值观、技能等,是个体融入社会的基础。
社会化类型
- 初级社会群体(如家庭)、次级社会群体(如学校、组织)等不同层次。
社会化失败
- 如社会边缘化、反社会行为,成因包括家庭破裂、社会压力等。
四、社会交往与人际关系
社会交往意义
- 是社会互动的基础,影响个体行为与心理发展。
角色扮演与冲突
- 角色扮演包括角色期待、角色冲突等过程,冲突类型有角色失调、角色冲突等。
符号互动论视角
- 通过语言、行为符号解释社会关系,如“镜中之我”反映自我认知过程。
五、社会分层与公平
社会分层表现
- 包括经济、教育、权力等维度,如阶级、种族、性别分层。
社会不平等
- 原因包括资源分配不均、制度性歧视等,解决路径涉及政策干预、教育平等。
六、研究方法
定量与定性研究
- 定量研究(如统计分析)与定性研究(如深度访谈)的适用场景与方法。
案例分析
- 通过具体案例(如社区组织)验证理论,如功能主义分析社区整合机制。
备考建议:
理论流派部分需结合实际案例理解,如用功能主义解释社会秩序,用冲突理论分析社会矛盾。- 社会化与分层内容需联系现实问题,如青少年社会化困境、贫富差距等。- 多做练习题,尤其是多选题和简答题,强化对知识点的记忆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