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嫦娥的故事,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如下:
一、核心故事脉络
后羿射日 远古时期,天上出现十个太阳,导致大地干旱、生灵涂炭。后羿为拯救苍生,登上昆仑山射下九个太阳,仅留一个太阳为人类提供光照。 因射日功绩,后羿受到百姓敬仰,许多志士拜他为师,其中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入其门下。
西王母赐药
后羿为防身患,向西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或仙丹),愿与妻子嫦娥共享仙福。后羿将药藏于百宝匣,嫦娥因思念丈夫而独自保管。
嫦娥奔月
蓬蒙的阴谋: 蓬蒙伪装生病,诱使后羿离开,趁机闯入家中,逼迫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为保护后羿,决然吞药飞向月宫。 月宫生活
二、文化象征与意义
团圆与孤独:嫦娥奔月后,与后羿天人永隔,象征对团圆的渴望与孤独的无奈。中秋节的“团圆”习俗,亦源于此传说。
牺牲与奉献:嫦娥为拯救苍生吞药,体现了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成为忠贞与奉献的象征。
艺术载体:嫦娥形象常与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神话元素结合,构成完整的月宫体系。
三、历史演变
该故事最早见于《山海经》,后经《淮南子》《楚辞》等典籍发展,至宋代成为文人创作的重要题材。不同版本在细节上存在差异,但核心框架保持一致。
总结:嫦娥奔月不仅是神话传说,更承载了中华民族对家庭、道德与自然的哲学思考,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