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节水行动方案涵盖了多个方面,包括政策引导、技术创新、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等。以下是一些关键要点:
政策引导与制度设计
刚性约束制度:国家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优化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促进人口和城市科学合理布局。
节水优先方针:坚持和落实节水优先方针,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
水资源管理:对年度用水实行总量控制,对用水达到一定规模的单位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对节水潜力大、使用面广的用水产品实行水效标识管理。
农业节水增效
精准灌溉: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与节水产业,摒弃大水漫灌,全面落实工程、农艺、品种结构、机制“五节”措施,大力推广滴灌、微灌技术。
高效节水灌溉:2025年计划新建高效节水灌溉工程200万亩以上,实施管灌改滴灌改造提升工程面积150万亩,新增水肥一体化面积271万亩,年新增节水能力2.7亿立方米。
工业节水减排
技术革新:加快节水技术改造,创建节水型企业与园区,推广先进节水工艺、技术和装备,引导高耗水企业采用先进节水工艺。
预算管理:推行工业用水预算管理,构建合理水价体系,用收取的水费反哺节水建设。
城镇节水降损
减少浪费:加强宣传教育,结合智慧城市与乡村建设,堵住跑冒滴漏。
再生水利用:提高再生水利用量,助力拓展高质量发展空间。
市场手段与激励机制
水权交易:支持开展水权交易,将节水目标完成情况纳入对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负责人考核范围。
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节水项目的融资支持力度,鼓励发展节水服务产业。
科技创新与宣传教育
科技创新:完善鼓励和支持节水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的政策措施,加强节水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和产业化应用。
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水意识,加快构建节水宣教新格局。
具体行动与目标
节水型社会建设:高质量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让每一滴水发挥最大价值。
节水目标:全面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和《节约用水条例》,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各项节水目标任务。
这些措施和目标旨在通过多方面的努力,提高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各地区和有关部门需要按照国家的统一部署,制定和实施具体的节水行动方案,确保节水目标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