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宝万之争事件始末

59

宝万之争是2015年引发广泛关注的中国资本市场经典案例,主要涉及宝能集团与万科企业之间的股权争夺战。以下是事件的核心脉络:

一、事件导火索

2015年A股股灾:6月A股市场出现自2008年以来的严重下跌,为险资入市提供了政策窗口。

宝能系入局:宝能集团通过旗下前海人寿和钜盛华,以400亿资金连续12次举牌万科,快速成为其第一大股东。

二、主要过程

宝能的强势收购

- 2015年7月,前海人寿突然持有万科5%股份,开启猛烈收购。

- 12月,宝能系合计持有万科24.26%股权,触发监管关注。

万科的反击与重组

- 王石主导的万科管理层以“不欢迎野蛮人”为由反对宝能收购,采取停牌、寻求战略投资者(如深铁集团)等策略。

- 2016年3月,万科宣布向深圳地铁发行新股,计划融资400-600亿元,以稀释宝能股权。

监管与市场干预

- 证监会介入调查,批评宝能系存在恶意杠杆收购,要求其停止违规行为。

- 2017年1月,深圳地铁以371亿国资入主,接替华润成为第一大股东,宝能系被迫退出。

三、结果与影响

股权结构调整:

深圳地铁成为新控股股东,华润退出,王石下台。

管理层变动:王石离职后,万科引入职业经理人团队,股权结构更市场化。

市场启示:事件暴露出资本市场监管的重要性,以及职业经理人与资本方博弈的复杂性。

四、争议与反思

王石的策略:被指通过“毒丸计划”自损市值,但维护了中小股东利益。

宝能的角色:既是民间资本对国有企业的挑战,也反映了市场化改革中股权控制权的演变。

宝万之争不仅是资本市场的标志性事件,也是中国商业史中关于控制权争夺与监管平衡的经典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