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坍落度是 衡量混凝土流动性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混凝土在自重作用下的坍落程度。坍落度越大,表明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越好,便于施工操作和均匀密实;反之,流动性越差,施工难度增加。
混凝土坍落度的定义
混凝土坍落度是指混凝土拌合物在自重作用下的流动性,具体表现为混凝土从坍落度筒中自由下落的高度。它综合反映了混凝土的保水性、流动性和粘聚性。
混凝土坍落度的检测方法
准备工作
使用一个坍落度筒,高度为300mm,上口直径为100mm,下口直径为200mm。
准备一个捣棒,直径为16mm,长600mm,端部应磨圆。
确保测试场地平整、坚实,并将坍落度筒放在铁板或其他平整的不吸水的底板上。
检测步骤
湿润坍落度筒及底板,确保无明水。
将混凝土试样分三层装入坍落度筒内,每层高度约为筒高的三分之一。
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沿螺旋方向由外向中心进行,各次插捣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装填和插捣完毕后,刮除筒口多余的混凝土,抹平表面。
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并在5-10秒内完成,使混凝土不受横向及扭力作用。
测量混凝土坍落后试体最高点与坍落度筒高度之差,即为坍落度值(以mm为单位)。
混凝土坍落度的影响因素
原材料因素:包括水泥与泵送剂的匹配性、水泥的成分和质量、粗细骨料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等。
搅拌工艺:搅拌机的机型和搅拌效率对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有重要影响。
施工条件:运输距离、浇注速度与时间、泵送距离等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外加剂用量:外加剂的用量对混凝土坍落度起很大作用,需保持稳定。
水泥温度:水泥温度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坍落度。
混凝土坍落度的评定标准
混凝土坍落度应根据建筑物的结构断面、钢筋含量、运输距离、浇注方法、运输方式、振捣能力和气候等条件决定。通常,坍落度的范围在50-200mm之间,具体数值应根据设计和施工要求进行调整。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原因
混凝土坍落度损失的主要原因包括水泥水化反应、游离水的蒸发、减水剂的减水作用降低等。
通过以上信息,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混凝土坍落度的定义、检测方法及其影响因素,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合理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