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

59

人事争议处理规定主要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企业内部的劳动纠纷以及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所发生的争议。以下是人事争议处理规定的主要内容:

适用范围

国家行政机关与工作人员之间因录用、调动、履行聘任合同发生的争议。

事业单位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辞职、辞退及履行聘用合同或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社团组织与工作人员之间因解除人事关系、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军队聘用单位与文职人员之间因履行聘用合同发生的争议。

依照法律、法规规定可以仲裁的其他人事争议。

处理流程

调解阶段:当事人可以向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如果调解不成,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仲裁阶段:当事人可以向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如果一方对仲裁结果不服,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法律支持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提供了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纠纷解决的法律框架。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中国人民解放军文职人员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为人事争议处理提供了具体法律依据。

原则

处理人事争议应当遵循及时、公平、合理的原则,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

当事人在人事争议处理中的地位平等,适用法律、法规平等。

组织机构

人事部设立人事仲裁公正厅,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省(自治区、直辖市)、副省级市、地(市)、县(市、区)设立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分别负责处理管辖范围内的人事争议。

简易处理

对于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争议案件,可以适用简易处理程序。

回避制度

负有事业单位聘用、考核、奖励、处分、人事争议处理等职责的人员在履行职责时,应当回避与本人有利害关系或其他可能影响公正履行职责的情形。

法律责任

事业单位违反人事管理条例规定的,由县级以上事业单位人事综合管理部门或者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这些规定旨在公正及时地处理人事争议,保护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确保双方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并通过协商调解机制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