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户和公司在多个方面存在显著的区别,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法人主体
个体户:不具有法人资格,其存在是以自然人的名义建立的独立法人,但在法律上并不具备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公司:属于法定的民事主体,具有法人资格,其财产独立于股东,承担有限责任。
责任承担
个体户:对债务承担无限责任,即个人财产和家庭成员财产都可能用于偿还债务。
公司:对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即以公司注册的资本为限。
纳税方式
个体户:通常只需缴纳个人所得税。
公司:需缴纳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投资主体
个体户:投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
公司:投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
成立条件和规模
个体户:注册登记相对简单,对注册资金实行申报制,没有最低限额要求,规模较小,通常只有经营者本人及其家庭成员参与经营。
公司:注册时需有公司章程,投资主体可以是多个自然人或法人,规模较大,可以雇工超过八人以上。
财务核算要求
个体户:没有严格的财务制度要求,无需每月做账和报税。
公司:必须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需每月做账和报税,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
社保缴纳
个体户:只需缴交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个项目。
公司:需为员缴交五项社保内容,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
名称和经营场所
个体户:名称没有严格规范,可以是某某贸易商行、某某经营部等,且无需固定的经营场所。
公司:名称有严格规范,需与公司责任形式及经营范围有关,且必须有自己固定的经营场所及从业人员。
政策和管理
个体户:不享受到优惠政策,没有投资风险且不需要会计做账。
公司:可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需每个月做账和报税。
综上所述,个体户和公司在法人主体、责任承担、纳税方式、投资主体、成立条件、财务核算、社保缴纳、名称和经营场所以及政策和管理等方面存在明显的区别。选择哪种经营形式,应根据自身的经营需求、风险承受能力和长远规划来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