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格是满语词汇,意为“小姐”,在清朝及之前的满族社会中被用作对女性贵族的尊称。其含义和用法可概括如下:
一、核心含义与起源
基本定义 格格最初是满语对女性贵族的统称,相当于汉语的“小姐”或“女士”,但特指皇族及贵族女性。
历史演变
- 后金时期: 国君和贝勒的女儿均称为格格,无严格等级区分。 - 清朝建立后
二、使用范围与等级差异
适用对象
- 皇帝及皇族女儿(如和硕格格、多罗格格)。 - 部分文献也用于尊称其他贵族女性。 - 清代后期,甚至扩展至汉族贵族女性。
等级差异
- 亲王女:和硕格格(郡主)。 - 贝勒女:多罗格格(县主)。 - 格格(非亲王):无独立封号,仅作为贵族身份标识。
三、与其他称谓的区别
| 称谓 | 适用范围 | 直接对应关系 |
|------------|------------------------------|-------------------------|
| 公主 | 皇帝及皇族女儿 | 和硕格格(郡主)等 |
| 格格 | 王公贵胄(非皇族)之女 | 无独立封号 |
| 妾室 | 亲王妾室 | 低于正妻的侧室地位 |
四、现代演变
现代汉语中,格格已不再特指贵族女性,而是泛指年轻、优雅的女性,与“小姐”“姑娘”等词通用。
综上,格格是清朝特有的贵族身份标识,其内涵随历史演变而分化,既包含等级差异,也承载文化象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