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茶的雅称丰富多样,既有具象特征的美称,也有蕴含哲理的拟人化称呼。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资料整理的主要雅称及出处:
一、核心雅称
茗 最为现代人熟知的雅称,自东汉起开始使用,唐代后广泛出现在诗文中,如苏轼《题慧山泉》。
荼
《诗经》中最早出现,陆羽《茶经》曾用“茶”“荼”等字区分不同茶类,后逐渐与“茶”通用。
云华
源自神话传说,指生于云雾中的仙茶,晚唐皮日休《寒日书斋即事》以“云华”喻指新茶。
二、自然意象类
碧霞
形容茶汤清澈如碧玉,元耶律楚材《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以“碧霞”赞茶色。
玉露
源自茶叶生长的晨露意象,体现清新纯净,如唐代诗人以“玉露”形容春茶。
三、拟人化称呼
不夜侯
因茶提神作用得名,西晋张华《博物志》首次使用,唐代诗人延续此称。
余甘氏
源自茶汤余韵甘甜,宋代李郛《纬文琐语》以“余甘氏”代称茶。
苦口师
形容茶的苦涩特性,晚唐皮日休之子皮光业《即兴吟咏》以此称茶。
四、其他雅称
雀舌: 因茶芽形似鸟舌,清代乾隆《观采茶作歌》首次使用。 云华
清友:宋代苏易简《文房四谱》以茶喻挚友,姚合《题茶》诗中亦用此称。
仙芽:唐代陆羽《茶经》最早使用,后世文人用以赞茶的珍稀。
这些雅称不仅丰富了茶文化内涵,也反映了茶在历史长河中与文学、哲学的交融。例如“茗”与“茶”的通用性,体现了语言的发展;而“云华”“碧霞”等意象,则将自然与人文精神结合,成为茶文化的独特标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