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所的设置标准主要依据《中医诊所基本标准(2023年版)》制定,该标准对诊疗科目、人员资质、设备配置等方面做出了明确要求。以下是综合整理的核心内容:
一、诊疗科目
范围限制:仅能开展中医科、民族医学科诊疗服务;
科目设置:若配备中医(专长)医师,需在诊疗科目下明确其执业范围;
扩展条件:设医技科室需核增相应诊疗科目(如医学检验科)。
二、人员资质
医师要求 - 至少1名执业医师,需满足以下任一条件:
- 持有中医类别《医师资格证书》,注册满5年;
- 持有《中医(专长)医师资格证书》,并注册执业;
- 中药饮片调剂:
需至少1名中药专业技术人员。
其他要求
- 法人/负责人需符合医师资格条件;
- 所有人员需身体健康,能胜任工作。
三、设备配置
基本设备: 诊桌、诊椅、脉枕、体温计、紫外线消毒设备等; 扩展设备
急救设备:开展高风险技术(如中药注射剂)时需配备血压计、除颤器等。
四、房屋面积与布局
建筑面积:需符合当地卫生部门规定,保证诊疗空间充足;
功能分区:诊室、药房需独立,设置消毒隔离区域;
床位与面积标准:每床净使用面积不少于5平方米,日平均每诊人次占门诊建筑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
五、管理制度
需建立消毒隔离制度、医疗废物分类处理规范;
制定岗位职责、技术操作规程及门诊电子病历系统;
配备专(兼)职护士,满足护理需求。
六、其他注意事项
诊所需与医疗机构建立信息对接,实现诊疗数据共享;
严格遵循《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禁止接诊传染病患者。
以上标准综合了2022-2023年最新规范,确保中医诊所在保障医疗服务质量的同时,符合行业管理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