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岁在不同文化和语境中有不同的年龄称谓,具体如下:
一、女子20岁的称谓
桃李年华
指20岁女子的代称,源自明代徐渭《又启严公》中的诗句“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以“桃李”比喻青春年少。
待字/待年
女子20岁常与“待字”(未许配)或“待年”(未婚)连用,表示待字闺中的状态。
二、男子20岁的称谓
弱冠之年
指20岁男子成年礼(冠礼)所对应的年龄,出自《礼记·曲礼上》。此时男子虽已成年,但身体尚未强壮,故称“弱”。冠礼是古代男子成年的重要仪式。
三、补充说明
年龄称谓的演变
古人常以自然事物比喻年龄,如“豆蔻年华”(13岁)、“及笄之年”(15岁)等,这些称谓多见于文学作品。- 现代视角的延伸
20岁在现代社会常被赋予“勇敢追梦”的象征意义,鼓励年轻人积极面对挑战。
综上,20岁因性别不同有明确称谓,且均蕴含文化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