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现行法律规定,迟到扣工资的合法性需结合具体情况判断,主要分为以下情形:
一、合法扣除的情形
因迟到导致直接经济损失 若员工迟到直接导致公司财产损失(如生产线停工、客户投诉等),公司可依据劳动合同或规章制度要求赔偿,但赔偿额不得超过当月工资的20%,且扣除后工资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符合法定程序的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可制定包含迟到扣款条款的规章制度,但需满足以下条件:
- 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工会或职工代表参与制定;
- 公示或告知劳动者;
- 扣款金额合理(≤当月工资20%且不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二、违法扣除的情形
无直接经济损失
仅因迟到(如迟到1小时)直接扣发整天工资,或以“罚款”“乐捐”等名义扣款,均属违法行为。工资属于劳动报酬,用人单位无权随意扣减。
违反法定程序
若规章制度未经过民主程序制定或未向劳动者公示,或扣款金额超过20%且低于最低工资标准,则该条款无效。
三、维权建议
收集证据: 保留劳动合同、工资条、考勤记录及公司规章制度,证明扣款依据和金额是否合法。 协商解决
法律途径:若协商无果,可向劳动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返还罚款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综上,迟到扣工资的合法性需以是否存在直接经济损失、是否符合法定程序为判断依据,建议用人单位规范管理,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