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标准最新版为 JGJ59-2017,该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以下是主要更新内容及要点:
一、标准结构与适用范围
适用范围 适用于建筑施工领域,涵盖安全管理、文明施工、脚手架、基坑工程、高处作业、施工用电、起重吊装等分部分项工程。
体系框架
基于GB/T 33000-201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从目标职责、制度化管理、教育培训、现场管理、安全风险管控及隐患排查治理、应急管理、事故管理到持续改进等多方面构建体系。
二、核心检查内容
安全管理
- 安全生产责任制是否健全并落实到人;
- 定期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记录是否完整;
- 特种作业人员是否持证上岗。
文明施工
- 现场围挡高度、稳定性是否符合要求;
- 材料堆放是否整齐,易燃易爆品存放合规;
- 生活区与施工区是否分开。
脚手架与基坑工程
- 脚手架方案是否经审批且搭设规范;
- 基坑支护结构稳定性评估及降水设施运行状态。
高处作业与起重吊装
- 高处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带,悬挂点符合高挂低用原则;
- 起重设备定期检验报告及安全防护装置完好性。
施工用电与临时设施
- 配电箱防护等级、接地保护装置及漏电保护器功能测试;
- 临时线路布设规范,生活区消防达标。
三、检查评分与等级划分
评分方法: 采用检查表形式,对基本项目(54项)和一般项目(115项)进行量化评分; 等级划分
四、关键注意事项
隐患整改:
建立隐患整改台账,明确责任人和整改期限,跟踪整改进度;
安全培训:
全员参与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应急演练培训,考核成绩存档;
资金保障:
设立安全生产专项基金,确保防护设施及设备投入。
五、附录资源
检查表模板:包含基本信息、检查项目、结果及整改要求,便于现场使用;
评分标准细则:对应检查项目制定量化评分依据。
建议施工企业以JGJ59-2017为最新依据,结合自身工程特点制定详细检查方案,并定期开展安全评估与隐患排查,确保施工现场符合规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