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续是一个法律和商业领域常用的术语,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具体分析,主要包含以下要点:
一、基本定义
存续指事物(如企业、法律关系等)依法存在且持续运营的状态,强调时间上的延续性和法律效力的稳定性。
二、法律领域中的存续
婚姻关系
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财产通常归双方共有。
企业状态
- 指企业依法注册并持续经营,未进入破产、注销等终止程序。
- 与“在业”状态的区别:在业强调正常运营,存续更侧重法律存在性。
三、商业运营中的存续
公司存续
公司依法成立并持续经营,股东变更、破产等不影响公司主体资格。
- 具有独立性,股东死亡或退出不影响公司存续。
其他场景
- 债券存续期间指投资人持有债券的平均到期年限。
四、与其他经营状态的区分
企业状态通常分为八种:存续、在业、吊销、注销、迁入、迁出、停业、清算。其中:
存续与 在业可视为同一状态的不同表述;
存续强调法律存在,而 在业侧重实际运营。
五、法律后果
存续的企业可依法进行兼并、重组等行为;
存续期间产生的债务通常由企业承担,与股东无关。
综上,存续的核心要素是“依法存在”与“持续运营”,需结合具体场景理解其内涵。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