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元曲简介

59

元曲是盛行于元代的一种文艺形式,包括杂剧和散曲,有时专指杂剧。元曲原本来自所谓的“蕃曲”或“胡乐”,首先在民间流传,被称为“街市小令”或“村坊小调”。随着元灭宋入主中原,它先后在以大都(今北京)和临安(今杭州)为中心的南北广袤地区流传开来。元曲有严密的格律定式,每一曲牌的句式、字数、平仄等都有固定格式要求。虽有定格,但并不死板,允许在定格中加衬字,部分曲牌还可增句,押韵上允许平仄通押,与律诗绝句和宋词相比,有较大的灵活性。

元曲将传统诗词、民歌和方言俗语揉为一体,形成了诙谐、洒脱、率真的艺术风格,对词体的创新与发展带来极为重要的影响。元曲以支曲为单位,不像词有两叠、三叠或四叠。但是,它不仅有带过曲、重头、集曲等小令的变体和复杂多变的套曲,还有除正常格调以外的多种俳体。其体式的多样,更增强了曲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元曲散佚不少,现在流传下来的散曲,据隋树森《全元散曲的辑录》,有名姓可考的作者200余人,小令有3800多首,套曲400多套。这与唐诗、宋词的数量实在相差甚远,但其题材和内容并不逊于唐诗,比之宋词则更加广泛深刻。

元曲的代表人物有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他们的作品代表了元曲的最高成就。元曲不仅在文学上有重要地位,还在音乐和表演艺术上有深远的影响。元曲的繁荣也促进了戏曲理论的发展,为后世的戏曲创作提供了重要的艺术借鉴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