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课”的标准,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核心内涵
金课是融合知识、能力与素养的高质量课程体系,以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目标。
二、具体标准
高阶性 - 知识能力素质有机融合,强调跨学科综合应用与高级思维训练,而非单一知识灌输。
- 课程内容需反映学科前沿,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探究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创新性
- 内容创新: 紧跟行业技术发展,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体现时代性和前沿性。 - 形式创新
- 评价创新:学习结果注重过程性评价与个性化发展,鼓励学生形成独特见解。
挑战性 - 课程难度适中,需学生跳出基础认知框架,通过自主学习与团队协作完成。
- 教师需投入大量精力设计教学方案,学生需投入额外时间进行预习、讨论与实践。
三、实施要求
课程目标:
与专业培养方案高度契合,支撑学生职业能力与素养提升。
教学设计:采用模块化、碎片化设计,支持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资源保障:配备优质教学视频、案例库等资源,利用信息技术优化学习体验。
学习成效:通过考核、项目实践等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技术能力、创新思维与团队协作能力。
四、发展目标
金课建设分为国家级、省级等不同层次,强调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新型课程模式,形成多元化课程体系。例如,国家级一流课程要求教学视频不少于300分钟,且需定期更新。
(注:不同高校可能根据自身定位调整具体标准,但核心要素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