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的安全知识,综合权威信息整理如下:
一、饮用水安全标准
我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22)要求:
无病原微生物:
需通过消毒处理并符合微生物指标;
化学物质安全:
不含有毒、致癌物质及放射性物质;
感官性状良好:
透明、无色、无异味、无异臭,无肉眼可见物;
需消毒处理:
采用氯、臭氧等有效消毒方法。
二、日常生活中的安全措施
装修改造注意 严禁私动供水表位,选用合格管件,防止漏损。
设备维护与管理
- 日常用水设备用后及时关闭,避免无人时漏水;
- 定期更换水龙头、净水器滤芯,减少水垢和细菌滋生;
- 避免使用24小时热水,防止铅含量超标。
水质检测与处理
- 通过肉眼观察、嗅闻(无异味)、品尝(无酸涩味)初步判断水质;
- 可使用快速检测设备或送检机构进行专业检测;
- 煮沸1-3分钟可杀灭99.9%致病菌,同时挥发余氯。
饮水习惯优化
- 避免生饮自来水,建议先放水冲洗管道;
- 减少纯净水长期饮用,防止微量元素缺乏;
- 每日饮水量建议1.5-2L,避免口渴时才饮水。
三、特殊场景的注意事项
冬季防冻: 低温时关闭用水设备,防止水管冻裂; 二次污染防范
四、不安全饮水的危害
长期饮用不达标水可能导致:
传染病(如伤寒、霍乱);
重金属中毒(如铅、氟过量);
营养缺乏(如缺钙、免疫力下降)。
通过以上措施,可有效保障饮用水安全,维护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