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孟子《孟子·尽心章句上》中的经典名句,其内涵与出处可概括如下:
一、原文与释义
原文 孟子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释义
- “穷则独善其身”: 指在困境或不得志时,应专注于自我修养,保持品德与操守,避免成为他人负担。 - “达则兼济天下”
二、出处与背景
该句出自《孟子·尽心章句上·忘势》,原文为“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强调个人在不同境遇下的责任与担当。
孟子通过此句,既表达了对个人品德的重视,也体现了其“仁政”思想,主张在有限能力下先修己身,再济世安民。
三、思想内涵与影响
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孟子认为,个人修养是社会责任的基石,只有自身具备道德基础,才能有效参与社会建设。
进退有度的处世哲学
该句蕴含了儒家的中庸思想,强调根据境遇灵活调整行为准则,既不因顺境而忘本,也不因逆境而沉沦。
历史影响
此句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与伦理观,至今仍被广泛引用。
四、相关辨析
部分资料提到“穷则兼顾天下,富则独善其身”为更早表述,实为后世误传。孟子原句强调“达”与“穷”的先后顺序及“兼善”与“独善”的词义差异。
综上,该句通过简洁的语言,深刻阐述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的统一,是儒家思想中极具实践价值的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