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的计算公式根据企业类型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企业所得税的基本计算公式为:
$$
\text{应纳企业所得税额} = \text{应纳税所得额} \times \text{适用税率}
$$
其中,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方法分为两种:
直接计算法 $$
\text{应纳税所得额} = \text{收入总额} - \text{不征税收入} - \text{免税收入} - \text{各项扣除} - \text{准予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
$$
间接计算法
$$
\text{应纳税所得额} = \text{利润总额} + \text{纳税调整增加额} - \text{纳税调整减少额}
$$
二、分行业计算公式
不同行业的企业适用不同的税率,具体如下:
一般企业: 25% 高新技术企业/小型微利企业
特殊行业(如金融、房地产):30%
季节性或临时性企业:按税务机关核定应纳税所得率(5%-30%)
三、其他注意事项
扣除项目
包括成本、费用、税金及附加、损失等,需符合税法规定。
税收调整
因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的差异(如折旧年限、业务招待费)需进行纳税调整。
预缴与清算
- 预缴时可用上年度应纳税所得额的1/12或1/4,或税务机关认可的其他方法;
- 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进行汇算清缴,多退少补。
四、示例计算
某企业年利润总额为800万元,成本费用为600万元,适用税率为25%:
1.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法):
$$
800 - 0 - 0 - (600 - 100) - 100 = 100 \text{万元}
$$
2. 计算应纳企业所得税:
$$
100 \times 25\% = 25 \text{万元}
$$
以上公式和注意事项综合了《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实际应用中需结合企业具体情况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