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形缝是建筑中为适应结构变形而设置的构造缝,其做法需根据缝的类型(如伸缩缝、沉降缝、防震缝)和功能要求进行设计。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变形缝常见做法:
一、伸缩缝做法
结构处理 - 楼板、屋顶等地面以上结构需断开,基础部分保持连续性。
- 砖混结构可采用单墙设置伸缩缝,间距通常为20-40毫米。
止水与防水
- 采用两层合成高分子橡胶止水带覆盖,利用其高延伸率、耐高低温性及耐久性。
- 部分工程中会在止水带外侧增设SBS防水卷材附加层。
填充与密封
- 变形缝内部填充柔性材料(如沥青麻丝、橡胶条)并压实。
- 油膏类防水材料需涂刷基层胶后贴合,确保无渗漏。
二、沉降缝做法
基础处理
- 变形缝两侧设置双墙或双柱,避免基础偏心。
- 沉降缝基础需预留伸缩空间,避免刚性连接。
结构构造
- 楼板、墙体等需断开,基础保持整体性。
- 可设置后浇板带增强结构刚度。
防水与保护
- 采用高柔性防水卷材(如SBS)覆盖缝隙。
- 部分工程在防水层上增设镀锌铁皮盖板,配合膨胀螺栓固定。
三、防震缝做法
结构隔震
- 变形缝两侧设置柔性隔震结构(如橡胶支座、弹簧装置)。
- 避免在缝中设置承重墙,减少地震传递。
防水与密封
- 采用合成高分子橡胶止水带及防水卷材双重防水措施。
- 防水层需与结构连接部位密封良好。
四、施工注意事项
前期准备
- 清理变形缝杂物,修复槽口缺陷,保证平直度。
- 检测尺寸准确性,预留伸缩空间。
材料选择
- 根据变形类型选择柔性材料(如橡胶、沥青麻丝)或刚性结构(如钢板、混凝土)。
- 防水材料需耐高低温、抗老化,避免与酸碱油类接触。
施工工艺
- 湿铺法适用于柔性材料,干铺法适用于刚性结构。
- 固定件(如膨胀螺栓、金属压条)需按设计间距埋设。
五、特殊场景处理
屋面变形缝: 在保温层上设置保护层,避免硬泡聚氨酯等材料受潮。 外墙变形缝
以上做法需结合具体工程地质条件、建筑结构类型及设计规范综合确定,建议施工前进行详细设计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