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不同地区有丰富的饮食习俗,主要围绕温补、团圆和驱寒展开,具体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北方主流习俗
吃饺子 饺子是北方立冬最典型的食物,象征团圆和吉祥。北方人认为饺子形似元宝,寓意“招财进宝”,同时谐音“交子”,象征秋冬之交的过渡。
羊肉火锅
羊肉性温,适合冬季驱寒。北方多以骨头熬制的鲜汤为底,搭配蔬菜、豆腐等食材,既暖胃又滋补。
姜母鸭/滋补汤品
- 姜母鸭: 选用老母鸭炖煮,加入生姜、枸杞、当归等中药材,具有温中散寒、滋补脾胃的功效,尤其受福建、台湾地区欢迎。 - 草根汤/交冬糍
二、南方特色食物
狗肉/海鲜 - 狗肉:
汉代开始流行,传说汉高祖冬至食狗肉,现多与羊肉、羊肉汤搭配食用,寓意驱邪纳福。
- 海鲜:如海参、虾蟹,富含蛋白质,南方人认为可增强免疫力,适合冬季进补。
甜食与瓜类 - 糖醋带鱼/咸肉菜饭:
江苏、浙江等地以蒸煮腊肉搭配新米为特色,咸肉菜饭用秋后青菜和腊肉蒸煮,驱寒补虚。
- 赤豆糯米饭:江南水乡传统,传说可驱疫鬼,现多与糯米、红枣搭配,甜中带咸。
三、其他地区习俗
酿黄酒:绍兴等地立冬开始冬酿,利用低温发酵优势,酒体醇厚,可活血祛寒。
吃生葱:南京人立冬后注重润燥,生葱被认为可抵抗湿寒,减少疾病。
扫疥:用金银花、菊花煎汤沐浴,配合草药熬煮的草根汤,驱寒杀菌。
四、饮食原则
冬季饮食遵循“秋冬养阴”“冬季养肾”原则,建议搭配温热性食物(如羊肉、牛肉、海参)与滋阴食材(如枸杞、菊花),同时注意营养均衡。不同地区可根据气候差异选择特色食物,但避免过量食用寒凉性食物(如西瓜、梨)导致肠胃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