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是孟子《尽心章句上》中的名言,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理解:
一、字面与核心思想
“穷则独善其身”
指在贫困、失意或困境中,应专注于自我修养与品德提升,保持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孟子强调,能力有限时需先安身立命,避免成为他人负担。
“达则兼善天下”
指在得志、显达或具备一定能力后,应积极投身社会,以仁爱之心造福天下,体现“仁政”思想。孟子认为,真正的君子应在顺境中承担社会责任,推动社会进步。
二、深层内涵与价值
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
该句体现了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路径:先修己身,再及他人,最终实现天下大同。它既强调个人品德的自我完善,又倡导积极入世的态度。
处世哲学的辩证性
孟子通过这一命题,展现了儒学的辩证思维:在困境中保持内心澄明,在顺境中不忘济世担当。这种“通权达变”的思想,既避免消极避世,又防止功利主义。
历史影响与现实意义
该句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立身处世的座右铭,影响了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与伦理道德。在现代社会,它仍被视作个人成长与社会责任平衡的典范。
综上,这句名言既是对个人品德的自律要求,也是对社会责任的高度概括,体现了儒家“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