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消灭的制度。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民事诉讼时效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普通诉讼时效
基本时效期间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 三年(《民法典》第188条)。
特殊情形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和技术进出口合同争议的时效期间为 四年(《民法典》第594条)。
二、最长诉讼时效
时效期间
从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 20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经权利人申请可延长。
不适用中断、中止
最长诉讼时效期间不适用诉讼时效中断、中止的规定。
三、特殊诉讼时效
分期履行债务
当事人约定同一债务分期履行的,诉讼时效期间自 最后一期履行期限届满之日起计算。
无/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对法定代理人的请求权,自该法定代理终止之日起计算。
性侵害损害赔偿
未成年人遭受性侵害的损害赔偿请求权,自受害人年满 18周岁之日起计算。
四、其他注意事项
时效起算
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到侵害 次日开始计算。
不适用时效的情形
包括请求停止侵害、排除妨碍、消除危险等。
以上时效规定适用于一般民事诉讼,若涉及其他法律领域(如知识产权、劳动争议等),可能适用特殊时效规定。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