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彼特文案-你身边的文案管家

吴文俊简介

59

吴文俊(1919年5月12日-2017年5月7日),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省嘉兴市,是中国著名的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系统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

吴文俊的研究工作涉及数学的诸多领域,其主要成就表现在拓扑学和数学机械化两个领域。他为拓扑学做了奠基性的工作,他的示性类和示嵌类研究被国际数学界称为“吴公式”、“吴示性类”、“吴示嵌类”,至今仍被国际同行广泛引用。在数学机械化方面,吴文俊把中国传统数学的思想概括为机械化思想,指出它是贯穿于中国古代数学的精髓。他提出的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国际上称为吴方法),遵循中国传统数学中几何代数化的思想,与通常基于逻辑的方法根本不同,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显现了无比的优越性。

吴文俊的主要成就包括:

1. 在拓扑学方面的贡献:吴文俊从1946年开始研究拓扑学,1974年后转向中国数学史研究,30年中在拓扑学领域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其中最著名的是“吴示性类”与“吴示嵌类”的引入以及“吴公式”的建立。

2. 在数学机械化方面的贡献:吴文俊在20世纪70年代,敏锐地觉察到计算机的极大发展潜力,提出了用计算机证明几何定理的方法(国际上称为吴方法),首次实现了高效的几何定理自动证明。

吴文俊因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获得了众多荣誉和奖项,包括首届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1956年)、2000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等。此外,第7683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吴文俊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