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空气质量检测标准,需区分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和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两类,以下是最新情况的综合说明:
一、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最新修订版本 - 中国现行标准为《GB/T 18883-2022 室内空气质量标准》,自2023年2月1日起实施,取代了2002年旧版。
- 新增指标:三氯乙烯、四氯乙烯;调整了二氧化氮、二氧化碳、甲醛、苯、可吸入颗粒物等7项指标的限量值。
主要指标限值
- 颗粒物: PM2.5(24小时平均)0.05 mg/m³,PM10年均浓度25微克/立方米。 - 臭氧
- 二氧化硫: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
- 一氧化碳:年均浓度≤40微克/立方米。
- 其他:甲醛≤0.08 mg/m³,苯≤0.09 mg/m³,氨≤0.2 mg/m³,氡≤200Bq/m³。
其他相关标准 - 国际对比:
WHO建议将PM2.5年均浓度限值降至12微克/立方米;欧盟2015年目标为20微克/立方米。
- 空气质量指数(AQI):分六级,0-50为优,51-100为良,101-150为轻度污染等。
二、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最新标准 - 《GB/T 18883-2022》调整了甲醛、苯、氨等7项指标限量值,并新增三氯乙烯、四氯乙烯等3项。
- 采用1小时平均浓度限值,部分指标如甲醛、苯的限量值收紧至0.08 mg/m³、0.09 mg/m³。
关键指标说明
- 甲醛: 主要来源于装修材料,长期超标可能降低免疫力。 - 苯
- 三氯乙烯、四氯乙烯:多用于工业溶剂,需关注装修和家具污染。
三、其他说明
检测方法:均采用国家或国际标准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应用场景:环境空气质量标准适用于室外监测,室内标准针对居住、办公等场所。
以上标准均以保护公众健康为核心,部分指标严于国际先进水平,建议关注环保部门定期发布的监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