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请假规定涉及不同假期类型、审批流程及权益保障,综合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管理制度,主要规定如下:
一、法定假期类型及标准
病假 根据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病假时长分为3个月至24个月不等。例如:
-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职5年以下为3个月;5年以上为6个月;
- 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职5年以下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为9个月,以此类推。
婚假
- 法定婚假为15天,包含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需一次性申请且不可分段。
产假
- 女职工生育可享受90天假期,其中产前1-7个月每月1天,第8个月每月2天。
流产假
- 怀孕4个月以下流产为15-20天,4个月以上为60天。
丧假
- 直系亲属(如配偶、父母)去世可享受1-3天假期。
二、其他常见假期
事假: 因个人事务申请,每年累计不超过10天,单日不超过8小时。 年假
婚丧嫁娶假:配偶结婚可请5天假,兄弟姐妹结婚可请5天假。
三、请假流程与审批要求
申请流程 - 员工需提前1-3个工作日填写《请假申请表》,注明假期类型、时间、事由及交接事项。
- 病假需提供县级医院开具的诊断证明。
审批权限
- 事假、病假1个月以内由部门经理审批;
- 超过1个月需报行政及人力资源部审批;
- 三个月以上病假需总经理审批。
特殊情况处理
- 突发事件无法提前申请的,需当日电话报备并补办手续;
- 临时请假(1小时内)可直接审批,事后补办。
四、权益保障与违规处理
工资计算
- 事假、病假期间工资按实际出勤天数计算,扣除全勤奖(如每月100-200元);
- 法定假期(如婚假、产假)期间工资全额发放。
违规处理
- 未经批准擅自离岗视为旷工,累计旷工10次将解除劳动合同;
- 提供虚假病假证明者将扣除当天工资并可能面临开除。
五、法律依据与补充说明
劳动法保障: 职工享有依法请假的权益,单位需遵守《劳动法》《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等法律法规; 企业自主权
以上规定需结合企业具体章程及劳动合同执行,建议员工提前咨询人力资源部门确认最新政策。